[打印本页][打印选项]
羊倌开农家乐“喜羊杨”

“我喜欢养羊,本人姓杨,农家乐又以涮羊肉、烤羊肉为招牌菜,所以取名‘喜羊杨’。”13日,杨立胜半眯着眼,向记者讲述店名的由来。

  “什么‘喜羊杨’,我看是‘犟’”,杨立胜的妻子一旁插嘴。

  满店的“吃货”们都笑了。杨立胜也笑了,但还是不服气地补充说,“我是犟,但也是看准了才犟。”

  杨立胜是巴东县金果坪乡沙岭村人。2011年底,已在上海打工10年、月薪7000元的杨立胜决定返乡养羊。同城打工的妻子不想让丈夫放弃来之不易的大城市生活,苦苦劝阻,并撂下狠话,“你真要回家养羊,我就永远在上海打工,从此各走各的阳关道。”

  “最后通牒”没有动摇杨立胜的决心,妻子只能辞工随丈夫同行。

  返乡后,杨立胜先后到宜昌、当阳等地的养羊场考察,学习养殖、防疫技术。他投资4万元购回种羊,开始当羊倌,并顺利发展到300只羊的存栏规模。

  一次,几位同乡拉他到临近的鹤峰县邬阳乡吃农家饭。吃着吃着,杨立胜动了心思:咋不自己办个农家乐,让乡亲们就近享受?

  回家摊出主意,全家反对:养羊赚的一点钱,已全部投到建房、建标准羊圈上。为了运输方便,还添置了一辆车,哪来的流动资金?父母觉得风险太大,以分家、拒绝带孙子作为要挟;只想平静过日子的妻子也以“再折腾就外出打工”向丈夫发难。

  倔犟的杨立胜却执意坚持,农家乐于去年11月正式开张。

  山羊是放养的,只吃山上的野草,不喂任何饲料,羊肉鲜美可口,还可以现场宰杀;配菜来自自家农田,不打农药不施化肥,新鲜爽口;大门前,水布垭库区蓄水后,山水如画;顾客带来的小朋友,还可以体验牧羊的山野情趣……经过一个月的试运行,农家乐“原生态”的优越条件引来客人不少,生意很是红火。

  杨立胜算账说,以前卖活羊,每斤能卖18元,一只羊的收入是1000多元。自从开了农家乐,不仅羊肉收入翻番,就连家里原来一文不值的白菜、萝卜,也成了客人青睐的绿色食品。“他犟,还真犟出了一点名堂”,当着满桌的客人,妻子最终还是给杨立胜正了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