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打印本页][打印选项]
农家妇24年无悔付出 把残疾弃婴培养成特教教师
24年前,她毅然担起一名残疾弃婴的抚养重任;19年前,她与家人用尽积蓄为养女矫治缺陷。24年不舍不弃,她培养出一名致力于爱心传递的特教教师。
  她便是李保叶,山东临沂岱崮镇五里沟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。
  “说起来,这大概是缘分。”李保叶说,时至今日,她依然记得与自己小女儿相逢的那天,天气格外寒冷。
  1990年1月24日,中国农历新年临近。在左邻右舍张罗置办各种年货时,一名被抛弃的女婴让本已喜庆的气氛沉重起来。
  “她出生个把月,体重还不足2公斤,用纸箱盛着放在村委大院。”时至年关,女婴无处可去,只能找人代为照料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弃婴患有手足关节内翻先天残疾,以后能不能站立行走都不确定。
  “万一养不活命、治不好病,咋办?不就把孩子耽误一辈子?”女婴体质孱弱又身患残疾,李保叶也曾犹豫不决,可一想到孩子还没见过春天,她心里就难受,和丈夫一商量,从此家里就多了一个人。
  “我们给她取名王琳,生日定在阴历11月11日,就是希望她以后工作、生活都能数一数二!”李保叶说。
  随后5年,为王琳矫正治畸成了李保叶头等大事。临沂、泰安、济南,外科手术、定制矫正鞋,夫妇俩的积蓄好像投进无底洞,效果却不尽如人意。直到1995年,事情迎来转机。
  听说南方有医院能治愈小王琳,李保叶与丈夫便将小儿子交给家里老人照料,夫妇俩带着王琳,揣着最后的一万多元,直奔湖南省湘潭市。
  在湖南,小王琳的缺憾终于得到弥补,但不菲的治疗费用也超出预想。怎么办?是放弃,还是坚持下去?李保叶说,那1万多元是卖掉家里最后8头猪换来的,除了举债,已别无他法。
  为节约来往路费,李保叶决定孤身一人回山东筹集诊疗费。十几天里,李保叶访遍亲朋好友,最后带着东拼西借的3万多元,马不停蹄赶回湖南。
  此时,留在湖南的丈夫王家礼与小王琳,日子也到了最难熬的时刻。“那时候他给医院食堂挑煤球,从1楼挑到4楼,一天4趟,每天挣个两三块钱。”一想起过往的种种,李保叶心中五味杂陈,但看到王琳能像正常小孩一样行走时,万般滋味又化为甜。
  “那3万多元外债,直到2008年才彻底还清。”李保叶平静地说。
  熬过北方寒冷的腊月,等到身体缺憾的矫正,从此之后,王琳的命运便彻底改观。眼下,她已成为山东临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,是20多名智障、残障孩子的班主任。
  24岁的王琳,正如李保叶所期望的,在事业上尽职尽责。2013年学校业绩考核,王琳以近乎全票的成绩在30余位教师中脱颖而出,得到家长们的称赞。
  “母亲的教育,让我对这份工作有更深的体会,更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。”王琳说。
  现在,王琳每两周就带着来自城里的美食、新衣,回到几十公里外的五里沟村陪伴父母。